近日,苏州高新区再添科技创新力量,上海交通大学导盲犬机器人项目落户狮山商务创新区,将为高新区民生服务领域增添新亮点,同时为改善我国视障人士生活贡献力量。
据中国盲协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约有1731万视障人士,导盲犬因数量稀缺及培育困难等因素,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视障群体需求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团队研发的“导盲六足机器人”,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曙光。
该款机器人稳定性强,独特的六足构型使其在行走时,一次迈三条腿,始终在地面形成支撑三角形,稳定系数远高于常见的四足机器人。在运动性能方面,它最大速度可达3m/s,能满足盲人慢走、快走、跑步等不同出行速度需求,且行走时噪音低,不会对使用者造成干扰。
在人机交互上,团队在导盲犬机器人上集成了听觉、触觉和力觉三种交互方式。机器人能快速准确理解盲人的语音指令,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0%以上,响应速度在1秒之内,可通过语音下发启动、停止、设定目的地等指令,并实时反馈行走和环境状况,实现双向智能交互;盲杖则实现了盲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力觉交互,能为盲人提供牵引力和转向力矩,引导其前进和转向,盲人还可通过推拉盲杖动态调整机器人行走速度。
同时,该机器人还拥有视觉环境感知功能,可自主导航至目的地、动态躲避障碍并识别红绿灯等。通过批量化生产以及人工智能辅助,能有效降低成本、提升智能水平,解决导盲犬数量短缺的困境。此外,借助后台建立的完整互联网服务体系,导盲犬机器人还具备居家陪护、应急处理等功能,极大拓展了其应用场景,帮助盲人抵达更多地方。
目前,项目已申报姑苏重大团队项目,并进入实地测试阶段,在整个研究推进过程中,均有视障人士参与线下展示与功能测试。未来,团队将持续根据视障人士的实时反馈对机器人进行研发和调试,为改善我国视障人士生活贡献力量,也为高新区在科技创新和民生服务领域增添新的亮点。